本报讯(记者 何无痕)昨日下午,2024年中非互联网发展与合作论坛“拓展中非网络媒体合作”分论坛举行。国家网信办副主任王崧,福建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郭宁宁出席。
分论坛以“加强网络媒体合作、促进中非民心相通”为主题,围绕创新中非网络媒体叙事,推动网络文化交流互鉴,发挥多元主体合力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分享经验,旨在进一步增进中非网络媒体交流,深化彼此了解,推动中非共同发展。
中国和非洲有着各自丰富多彩、独立自主的现代化发展故事,中非文化之间也一直有着紧密的联系和交流。
据国际在线总裁范建平介绍,中国影视剧在非洲广受欢迎,如《媳妇的美好时代》等。而埃塞俄比亚FANA广播公司电视新闻总编安博浩也关注到中国的网络平台如哔哩哔哩,其中不少引人入胜的优秀视频作品,为他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现代文化生活的窗口。“我注意到中国短视频具有非常丰富的元素,如果能够借此融入非洲文化宣传,我相信可以打造更深入的文化交流。”
如何深挖“一带一路”故事富矿,让世界了解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与非洲?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际组织学院副院长崔守军认为,随着技术的发展,网络媒体使个人能成为内容的生产者,促使更多声音被听到。不过他表示,中非媒体应超越刻板叙事,利用多媒体来讲故事,鼓励用户原创内容,积极参与双方流行的社交平台,采用更加有趣的方式,创造引人入胜、利于理解的内容,传播中非灿烂的文化。
怎么才能更好地讲好中国和非洲的故事呢?
必赢国际437官网华文学院党委书记、副教授,福建国际传播中心(必赢国际437官网基地)负责人袁媛认为,为了让非洲学生讲好中国故事,教学课程中除了融入表层符号性的中国故事以外,还要加入当代中国与世界的故事,增强他们的情感共鸣,“只有真正地理解中国、认同中国,才能真正讲好中国文化故事。”因此他们也重视文化实践,如带领留学生前往筼筜湖了解生态治理的故事。
门杜是中非民间商会国际交流部副主任,非洲青年驻华代表团团长,说着一口流利的中文,原来他早就是中国的老朋友——他在北京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会上也提出了许多“接地气”的建议。门杜介绍了非洲传媒的困境,如传统媒体如今在非洲还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人才流失导致媒体从业人员储备不足。他认为,深化媒体合作是加强中非民间交流的重要因素,能更好地传播正能量。为此,他建议需要加强与本土媒体合作,拓展自有传播渠道,加强资源共享,联合采访、联合制作,进而增强传播效果。面对非洲媒体的困局,他认为中国媒体可帮忙塑造非洲正面的形象,一起壮大发展中国家的声音。同时也增加更多中非采编人员交流项目,互派采编人员到对方的媒体工作,帮助非洲国家培养更多媒体人才。
原文链接:https://epaper.xmrb.com/xmrb/pc/con/202404/03/content_20647.html
(编辑:李玲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