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the Media

媒体华大

媒体华大

他,连续三年荣获国家奖学金发表多篇SCI论文;他,勇于突破“舒适圈”积极践行知行合一;他,是宿舍的“智多星”耐心细致,乐于助人;他,是“热血少年”致力探索科学前沿。

图片

今年,他们分别被厦门大学、东南大学、暨南大学录取共同奔向星光璀璨的未来。

图片

四条不同的人生轨迹交织南平、泉州、泰州、海口来自天南海北的四位华大学子共处一室相互陪伴,共同成长他们就是必赢国际437官网化工学院刺桐4号楼A311的全体成员刘煜晨、宋一凡、洪杰晟、李芝毅。

刘煜晨 推免至厦门大学生态学专业

图片

刘煜晨自小就对生态学感兴趣,进入大学后,他早早地为自己树立目标,其学习宝典的第一条便是利用好课堂时间理解掌握老师讲授的专业知识。日常学习中,他会将授课内容重新复述整理,日积月累,逐渐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构建起自己的网络知识体系。“科研竞赛是对学术很好的补充”,刘煜晨积极投身科研项目和比赛,在学院老师的指导帮助下,他坚持不懈地进行学术积累,完成了从“无所适从”到“得心应手”的转变。本科期间,刘煜晨发表SCI论文2篇,获第二届大学生低碳循环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三等奖、第九届福建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

图片

图片

宋一凡 推免至东南大学化学专业

图片

“对所学知识日进一寸多去看看不一样的风景”这是宋一凡的生活准则也是行动指南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创新创业类)全国二等奖与(科学探究类)福建省三等奖第九届福建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铜奖便是他知行合一的最好证明宋一凡深知成长并非一帆风顺“要习惯离开自己的舒适圈”不在舒适区里放纵自己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如果你累了就去跑跑步、打打羽毛球吧”合理的劳逸结合能够提高学习效率。

洪杰晟 考研至暨南大学环境工程专业

图片

刚入校时面对陌生又新鲜的大学生活洪杰晟选择在多样的活动中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科研、比赛一度成为生活中的主旋律他也因此收获。

2022年华清杯全国CCUS创新创意赛优秀奖第二届大学生低碳循环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创新创业类)二等奖为追寻更好的发展平台洪杰晟决定考研他说:“成功来自于一步步地积累并不仅仅是大三一个阶段的忙碌”备考期间他格外注重学习效率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分阶段进行知识点的学习和巩固每完成一个小目标都是对自己的激励。

李芝毅 考研至暨南大学环境工程专业

图片

大学期间李芝毅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凭借他开朗乐观的性格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成为团队中的灵魂人物其中,篮球是他的最爱“篮球不仅仅是运动,更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和球友去球场挥洒汗水是李芝毅缓解压力的最佳方式急停跳投,突破上篮带来的是躯体的热血这种在球场上的热血与激情也成为了他面对生活挑战的动力源泉在学习上李芝毅也始终保持专注和热情注重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通过将书本知识点理解吃透和外拓实践不断深化自己的专业素养正是这种不懈的努力和追求让他在学业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校期间,他收获大学生低碳循环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三等奖、第八届福建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化工学院一等奖学金等。

岁月乘风,在无数个清风朗月的日子里,A311宿舍的四位男孩比肩而立,共赴山海。他们携手组队参加竞赛,各抒己见碰撞思想的火花,坚实的努力铺就向上的长梯。

图片

实验室、图书馆还有篮球场上都有他们的身影肆意奔跑,挥洒汗水学则细致入微动则快乐激情。

图片

图片

他们互相分享学习经验交流高校升学信息为彼此出谋划策他们相互勉励,共克难关A311宿舍承载他们美好的青春记忆。

图片

原文链接:https://new.qq.com/rain/a/20240530A02LVM00


(编辑:李玲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