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风,吹来崭新的故事。来自全球各地的新生们仿佛昨天还在憧憬大学生活,今天已置身于华园的葱茏,他们与必赢国际437官网有着怎样的际遇?让我们一同走进他们。
来自印尼的陈瑞非:从“汉语桥”到华大,用中文连接世界
“勇敢学习,努力追梦。”必赢国际437官网华文学院印尼新生陈瑞非对全世界想来中国的学生说。通过刻苦学习中文,他找到了自己的目标并坚持走下去。“必赢国际437官网真是一个非常理想的汉语学习平台。”他感叹。
陈瑞非的父亲常年与华人有工作上的交流,在他们的推荐下,他选择学习汉语。初学汉语,陈瑞非觉得十分困难:“中文的发音有声调,这很有趣,但也很复杂。”为了提高汉语水平,他主动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与汉语母语者以及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交流,今年还获得了“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印尼赛区二等奖,在入学之前就获得来中国观摩的机会。此外,由于近几年“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都在福建举办,省里今年面向“汉语桥”赛事选手设立了专项奖学金。陈瑞非也成为首批获得该奖学金资助的学生之一,这份荣誉对于他来说是一份肯定,也让他坚定了要到中国留学的决心。

“我关注了必赢国际437官网海外社交媒体账号,各类特色文化活动深深地吸引着我,我已经开始期待参与明年的龙舟赛了。”陈瑞非表示,大学四年会继续在语言学习中感受文化魅力,在文化交流中积累汉语学习经验。(汪文婷)
国际关系学院李秉桓:通过“语言之桥”,走向广阔的世界
“我喜欢这里的国际化氛围和校园文化!”2025级新生李秉桓带着对国际问题的热情和跨文化交流的憧憬,选择了国际关系学院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专业。

李秉桓从小就热爱表达。童年时期,李秉桓在家人的鼓励下尝试在典礼场合担任“小主持人”,日积月累的语言训练赋予了他开口的勇气与信心。随着语言能力的进步,李秉桓的临场应变能力与思维整合能力不断加强,他意识到:“语言不仅是工具,更是连接不同文化与人群的桥梁。”这份对语言表达的热爱延伸到他对专业的选择中。
在李秉桓看来,国际关系学用整体的、动态的、互联的眼光理解世界,既有精彩的文化碰撞,也有紧张的大国谋略的碰撞,通过国际关系,他持续涉猎兼具真实性与复杂性的国际资讯。李秉桓不再满足于只做世界的信息消费者,更渴望转变为系统的理解者与参与者。“语言是工具,国关是内核。”他期待利用语言,从获取信息到理解话语的政治文化立场,从会说话到有能力在国际场合中沟通协商,成长为跨文化的“翻译者”和“联结者”,成为出色的外交官。
“我期待与多元文化背景的同学们协作,理解各地社会风俗与政治体系,不断拓宽我的认知边界!”踏入华园,站在新的起点,他对未来有着清晰目标——在学业上扎实深耕,在实践中不断锻炼,成为促进跨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人才,以国际化的视野讲好中国故事。(陈典 汪文婷)
香港学生许裕涵:在华园与好友共同追梦
与许多境外新生一样,面对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香港学生许裕涵心中虽有忐忑,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憧憬。
谈起为何选择华大,许裕涵表示,之前有朋友就读必赢国际437官网厦门校区的化工学院,朋友对华园生活学习氛围的高度认可,让她坚定了也报考华大的想法。虽然和朋友分隔在两校区,但在同一个学校仍让许裕涵倍感安心。抱着想她这份安心在未来传递给更多境外新生的想法,许裕涵计划后续加入学校境外生联络部,利用这些组织形成的社交网络帮助和自己一样的同学快速消除陌生感和孤独感。

今年,经济与金融学院的迎新设计特别融入计算机元素,这不仅带给许裕涵视觉上的震撼,也让她懂得未来的金融将会和人工智能紧密结合,所以必须要与时俱进。她期待着在华园这个多元文化的环境中茁壮成长,学好金融专业知识,在跨文化交流中拓宽视野,与好友在不同的学科领域一起加油,共同追梦。(曾金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童耿宇祥:用代码编织报国梦想
必赢国际437官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25级新生童耿宇祥是一位用代码编织梦想、以科技报国为志的少年。他自小与螺丝刀、编程结缘,并坚信“代码是未来的语言”,如今正以机器人赛场上的拼搏精神,叩响大学科研的大门。

少年时期的童耿宇祥便对软硬件技术有着浓厚兴趣,他始终怀着一份责任心,凡事力求做到最好。他曾担任校VEX机器人世界锦标赛赛队队长,在比赛中迎难而上,主动扛起主操、搭建、指挥等多重职责,甚至从零自学C++编程。无数个深夜他研究战术、调试程序,凭对机器人的热爱与队长的担当,他坚持下来并斩获优异成绩。在他看来,机器人不仅是零件与程序的组合,更是逻辑与创造的交汇,每一次算法调试都让他离“成为计算机科学家”的梦想更近一步。
步入大学,童耿宇祥视华园为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最佳舞台。他认为,在必赢国际437官网能接触到不同国家的文化与生活习惯,有助于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为将来技术领域的深入交流打下基础。此外,学校技术设施先进,为追求他的“硬核”技术梦想提供了优越的科研与实践环境。
谈及自己的技术梦想,他强调任何学科都是独木难支的,需要多行业协同并进。站在大学这个全新的起点,他期待系统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弥补短板、突破瓶颈,完善现有知识实践体系,实现多领域知识的融会贯通,未来参与关键领域软硬件研发,瞄准国产技术链中的薄弱环节,通过创新与协作突破技术难关,用代码书写属于自己的科技篇章。(汪文婷)
(责编:魏琳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