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QU News

华大新闻

华大新闻

“训练营的课程让我了解到许多学校历史、发展情况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系统学习了学校各类规章制度,收获许多。在这14天里,我感到很充实又快乐,也认识了许多朋友和学长学姐。”经济与金融学院2025级中国香港学生蔡育铭如此描述他在参加“承志”新生训练营后的感受。

9月8日至21日,必赢国际437官网2025年“承志”新生训练营暨《中国国情教育专题/认识中国专题》课程顺利举办,来自中国港澳台地区以及40多个国家的2000多名全日制境外本科新生全程参与。为期14天的课程以校史侨情、适应管理、安全法纪、分类发展、文化国情五类特色模块为核心,将课堂教学与实践体验深度融合,引导新生尽快融入校园生活,为新生送上一堂堂有温度、有深度的“开学第一课”。

——增进侨校了解与认同。训练营课程注重“侨”基因的传承,通过校史讲解与侨文化浸润,让新生读懂华园与“侨”的深厚联结:两校区同步组织新生观看由央视摄制的《烽火侨心》纪录片,用影像讲述华侨先辈爱国爱乡的故事;泉州校区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退休老师庄锡福教授、厦门校区机电及自动化学院黄平老师分别主讲《校情校史专题》,从学校1960年创办历程讲到侨胞捐资助学的佳话,让“以侨立校、为侨服务”的理念深入人心。

庄锡福教授讲授校情校史.JPG

庄锡福教授讲授校情校史

——助力新生快速适应校园。从学业规则到生活服务,从心理调适到朋辈互助,训练营的适应性课程全方位帮助新生快速适应校园生活。教务处老师结合教务规范进行《学籍管理规定及相关内容解读》,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学业通关密码”;学生处老师讲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导论》《学生社区教育管理服务》,从未来发展、生活服务为新生方面答疑解惑;心理健康中心老师给新生传授在跨文化环境中接纳自我、调节情绪的实用技巧,鼓励大家做自身心理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除课堂教学之外,新老生朋辈交流活动也贯穿训练营始终,学长学姐亲切地向新生分享学业经验,搭建起“传帮带”的桥梁,帮助建立对华园的归属感。

——织密校园“安全防护网”。“什么是国家安全?”“校园里存在哪些安全隐患?”针对境外新生对校园安全、法律规范的认知需求,训练营联合多部门打造“安全课程矩阵”。保卫处张景聪老师、集美学村派出所蒋少军警官结合真实案例讲授校园公共安全、纪律规范,开展防诈骗宣传;法学院张国安老师主讲《法律视角下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从学理层面解读法律边界。健康防护上,校医院陈东奇医生讲解《食品安全与防疫、防艾安全知识》,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团队受邀开展急救知识培训,为新生入学筑牢安全防线。

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团队开展急救知识培训.jpg

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团队开展急救知识培训

——分类排课,精准匹配学生需求。为贴合不同生源新生的认知需求,训练营量身设计分类教学内容,邀请港澳校友、行业代表、专业教师开展专题指导。面向香港学生,邀请香港立法会议员郭玲丽、区议员潘国山以及香港警队招募组通过线上、线下方式与学生互动交流,解读职业路径,帮助港生明晰未来发展方向;邀请香港工联会福建代表处来必赢为学生点映播放《东江之水越山来》《兴安岭上》。面向澳门学生,邀请澳门政策和区域合作局顾问、高级技术员高展明博士与学生交流,鼓励澳门新生立足专业成长。面向台湾学生,聚焦“两岸融合发展”主题,邀请台籍教师张立本、王怡蘋以及厦门人社局专家授课。面向华侨华人学生,训练营安排了《华侨华人与中国建设及新时代侨务工作》《侨乡文化保护与传承》《华侨华人与中国侨乡现代化》等专题课,解读华侨华人群体对国家发展的贡献,帮助新生理解自身与侨乡、国家的情感纽带。

——在行走与体验中读懂中国。从闽南语的婉转韵律到二十四节令鼓的激昂节奏,训练营通过多样化课程,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让国情教育“动”起来。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学院、国际关系学院专业教师为同学们带来了《国学经典导读》《闽南文化》《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华文化基本精神:大一统》等精神食粮,引领学生从文化内核与国际视角认识中国、理解中国、读懂中国。

除理论课程之外,9月12日至15日,训练营还策划了面向全体新生开展国情考察实践活动,组织新生走进泉厦的侨乡社区、世界遗产地,在厦门华侨博物馆触摸华侨历史,在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感受非遗魅力,在福建省梨园戏传承中心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而校园内的二十四节令鼓文化体验活动中,新生们则跟随鼓队骨干学习鼓点节奏,在铿锵鼓声中感受传统文化活力。

土木学院组织参观陈嘉庚纪念馆,学习嘉庚精神.jpg

组织参观陈嘉庚纪念馆

体验闽南非遗砖雕.jpg

体验闽南非遗砖雕

“训练营结束后,我真有一点不舍得!希望我们每个人在必赢国际437官网都越来越好!”蔡育铭表示。



(责编:林涵)